菲律宾签证 https://www.altrv.com 近期负面都是她贡献的,不投放自媒体,决不妥协。。。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一边斥责维权车主,一边侮辱自媒体,十分强硬。昨天夜里特斯拉道歉了,被打脸之后,陶琳今天又被发现缺席了博鳌论坛。 大家纷纷议论,陶琳是不是该下课了? 1 不断“送人头”的陶琳女士 什么来头? 陶琳女士作为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总体负责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公共关系、市场与品牌等,是特斯拉在中国的对外发声出口。 与其说负面都是维权车主贡献的,不如说特斯拉的舆论危机都是陶琳送的"人头"。甚至让人怀疑她是穿插在特斯拉的卧底。 她的履历如何?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大家眼里的“硬派公关”的? 资料显示,她此前曾在百度、人人网等企业任职,并在中央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担任记者、制片人和导演。 顺序应该是先在电视台,后到互联网公司。据悉在百度和人人都是做GR(政府关系)。因此,被外界认为侮辱中国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陶琳,自己原先就是媒体人。 网络上还是有些蛛丝马迹。
陶琳曾是CCTV12的出镜记者,比如在2004年的《新闻夜话》节目,有一期是关于“马加爵被捕之后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关心过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提出问题“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为什么只有20%去心理机构咨询”。
在2011年四川新闻网的一篇文章,陶琳是千橡互动(人人网)的对外事务总监,当时的千橡互动是作为35家网络媒体的代表,来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宣传考察活动。
注:在正文里陶琳的照片已经被删除 文章里称,陶琳把目光投向了灾区的未来,她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网络优势为灾区带去更多有效的关注。“我们可以利用网站人气,号召大家来为灾区群众做一些事情。” 可以看出,早些年的陶琳,无论是在央视,还是人人网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公司,选题和表态起码是表现出关心底层人群的、表现出善意的、站在群众一方的。 2 陶琳是如何变成"傲慢的公关"的? 车出事故是本源,但陶琳的表态却给事态浇了把火。 那为什么陶琳加入特斯拉之后,就显得那么高高在上、硬气、藐视媒体呢? 不清楚何等姻缘让陶琳在2014年加入特斯拉,无非是有央视及GR工作背景,需要开拓中国市场的特斯拉自然需要这样的人才。
此后,陶琳代表特斯拉和各地政府接触密切,如与某某厅长商谈、与某某区长商谈等等,特斯拉上海工厂项目落地之后,陶琳和上海政府会面更多。 所以,平台变了,不是土里土气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了,而是地球上最先进的科技公司; 面对的人变了,不再是那些社会普通人、一毛不拔的网民了,而是。。。以及经济条件都不错的高阶层车主。 陶琳的英文名Grace,妥妥的国际化。怎么能俯下身子,跟你们这些穿着30块钱印花T恤的闹事的泼妇讲太多?近期的负面都是你们贡献的,别把我的华服弄脏了。。。 3 特斯拉不懂公关? 陶琳该不该下课? 特斯拉是不懂公关吗?no,它知道道歉声明在大半夜里发,知道打电话让财经删稿,知道0投放让你们媒体鸡血式的发稿。。。 错在哪里?错在没有认清自己,忘了自己的本分。 特斯拉没有意识到,或者陶琳没有意识到,几年前、十几年前盛行的“科技崇拜”已经迎来拐点。 首先钢铁侠不再传奇,不可否认马斯克的成就,但一次次的事故让我们认识到,要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我们一直崇拜的马斯克正在自封“火星皇帝”、“电音皇帝”的路上无法自拔。。。 其二,当先进科技特别是电动汽车越来越走向大众化,加上国内厂商纷纷入局,科技不再神秘,科技崇拜的热情不可避免的要冷下来了。 认清自己,还得记住自己的本分。 特斯拉中国市场的份内之事不只是“向上管理”,还有面对消费者的“向下管理”,一切先进科技让人使用,就离不开服务二字。 90%的复购率不代表服务好或产品好,这两天已经3条人命交代了(美国2人,国内1人)。原因尚未查明,但特斯拉应该哆嗦起来。 尽管出身央视这样的大平台,陶琳也不要忘了自己曾是个关注底层的媒体人,也别忘了你是个有英文名的中国人。YouareaChinesewithanEnglishname。(抽空帮我看看语法对不对) 笔者的观点,特斯拉说不需要公关,但肯定需要GR,短期内应该不会离职,最多再招个处理公关危机有经验的总监。 来源:三言财经 延伸阅读 屡次失控的特斯拉:男子刹车失灵掉沟里检测人员也栽了 躲过了315,却没躲过419。 特斯拉还是“栽了”。
就在昨天(4月19日)的上海车展现场,一位小姐姐跑到特斯拉展厅,站到展示车顶上,挥舞双臂,高声呼喊“特斯拉刹车失灵”,引起了大量吃瓜群众围观。 为了维权,这位小姐姐穿了一件非常醒目的,印有红色“刹车失灵”和特斯拉logo的白T恤。 不过,很快她就被相关人员强行拽着腿和胳膊“拖走”了。 对此,特斯拉的反应非常迅速,副总裁陶琳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总结一下三个要点: 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翻译一下这三句话对应的态度就是:你造谣,你等着,我不怕。 我特斯拉被“坑了”,我才是受害者。
该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知乎上一度占据了热搜前两名,讨论热度达7000万。
当天深夜特斯拉官方微博再次作出答复,声称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如果真是特斯拉的问题,该赔的赔,该罚的罚;如果是不合理的诉求,也绝不妥协。 不过,网友并不买账。
一些网友的留言,“太多质量问题了”,“碰瓷国家电网可不是这么说的”,“公布刹车失灵后台数据”,引起了共鸣,获得了高赞。
第二天,参与此事维权的相关消费者,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被上海警方处以拘留和警告处分。
一石再激千层浪,话题#上海车展爬上车顶女子被行拘#浏览量竟达到了3亿次。
消费者到底该如何维权?走合理维权渠道能达到效果吗?再次引发热议。 新华社也对此事件两度评论,直指特斯拉对待消费者的傲慢和不体面。 文中直言: “客观来说,一家企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作为一家‘明星’企业,应该具备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态度。” 确实,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甩锅,而不是怎么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除了在国家电网上吃了瘪之外,“甩锅王”特斯拉可谓是常胜将军。
再联想到不久前新疆棉花事件,耐克、阿迪等一众国际品牌的态度,还有更早的大众、三星、苹果等企业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对中国消费者的区别对待。 可见,“吃饭砸锅”、“端碗骂娘”,几乎成了洋品牌在中国的常态。 那么,是谁给的这些洋品牌傲慢的勇气?他们真的不在乎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在国外也这么“牛”么? 01 特斯拉的傲慢由来已久。 但,仅针对中国人。 先梳理一下本次“车顶维权”事件的始末。事实上,该事件的主角张女士已经维权2个多月了。 2021年2月21日,张女士的父亲驾驶的特斯拉因为刹车制动失效出了车祸,导致其父母受伤住院。 张女士认为,车祸的主要原因是刹车失灵,特斯拉应该负责。 而特斯拉坚持该车的刹车系统没有任何问题,是因为超速和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并在官网上进行了事件说明,把锅完全丢给了张女士118.5千米每小时的车速上。
不少网友站队特斯拉,对张女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言语攻击。
张女士则矢口否认,认为车速只有80千米每小时,并没有超速,特斯拉并没有公开数据充分证明超速。 双方僵持不下,按理说,只要把车辆失速前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鉴定不就行了。 可问题就出在数据和第三方鉴定上。 特斯拉拒绝提供行车数据证明张女士超速;而张女士不信任特斯拉的“全国唯一鉴定机构”,要另外选择鉴定机构。 彼此都不让步。最后特斯拉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帮张女士卖车,卖出后的钱退还给张女士。 类比一下,就是你买个手机,手机系统出毛病了,你要退货,售后坚持是人为的,不给退。在你的据理力争下,售后说把你的手机修好后,放他那里给你卖,卖出后的钱给你。 至于是按照二手机还是新机卖,就不是你能掌握的了。 不得不说,想出这种方案的人,用“第五层”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就是这个方案惹恼了张女士,她决定维权到底。 3月9号仿造之前奔驰车主,跑到特斯拉门店口,坐在车顶上维权。
在不久前的郑州车展,又请了两个模特帮忙维权。
随后,就是本次上海车展的“车顶维权”了。 与此事尚有争议的维权相比,3月份发生在海南的一起事故,就是求锤得锤了。 据“直播海南”报道,海口的蒙先生在今年1月份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3,3月11日蒙先生以时速约20km-30km停车时,却因为刹车失灵,掉进了沟里。 随后,来检测的特斯拉工作人员也出现了刹车无效,好巧不巧,这一幕正好被坐在后排的蒙先生用手机录了下来。 这可不是操作不当的人为原因吧?
不过,特斯拉服务中心负责人却向媒体表示,经过分析,数据正常,没有失控,刹车也没有问题。
“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是正常运行的”。 为了有理有据,特斯拉还邀请了相关检测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测,其公布的结果显示——车辆刹车系统合格。
不过,细心的网友却发现,该检测报告显示特斯拉Model3为前驱车,而事实上Model3国产版是后驱,进口的是四驱。 至于蒙先生掉进沟里的真正原因么,可能就像特斯拉官方宣称的一样,一是沙石太多,下雨天路滑;二是蒙先生力气太小,踩刹车没使劲。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国内发生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失控”事故就高达十余起。
除了傲慢和甩锅,双标也是特斯拉对待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据外媒报道,不久前特斯拉因为中控屏幕问题,在美国申请召回134951辆ModelS和ModelX汽车。 此次召回适用于2012年至2018年的ModelS和2016年至2018年的ModelX车型。 但是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却不在召回行列。
图源:知乎孙少军 在特斯拉之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召回双标比比皆是。 2005年至2013年,8年时间,强生集团在国际上进行了51次召回事件,而作为主要市场的中国,48次都不在其中。
2009年,丰田汽车部分车型因安全缺陷等部件出现安全缺陷,在欧美等地大规模召回。 不包括中国。 2016年,三星宣布在全球召回约250万台Note7手机。
不包括中国。 2016年,宜家召回造成儿童死亡的抽屉柜。 不包括中国。 2017年,麦当劳向全球的肉鸡供应商提出要求,从2018年开始逐步停止使用人类抗生素。 第一批名单不包括中国。 还有苹果,从乔布斯开始,就对中国双标。乔布斯终其一生,去过东方的印度、日本,却没有踏足中国。 乔布斯时代,苹果海外发布会首发地,从来不会选择中国,即使中国一直是苹果第二大市场,极少数年轻人为了割肾也要购买苹果手机。 201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苹果手机售后问题荣登榜首,开篇即被点名,因为,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苹果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采用不同标准的保修政策。 有些企业除了双标,在中国除了赚钱之外,还不在乎中国人的情感。不断试探中国消费者尊严的极限。 在新疆棉花HM事件之后,耐克、阿迪达斯等跟风抵制。 2019年8月,施华洛世奇大中华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SWAROVSKI施华洛世奇发表声明,就官网将香港列为“国家”道歉。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些跨国企业的双标及辱华问题,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2024年GDP就会超过美国,难道它们就不想做中国人的生意? 02 想挣中国人的钱,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它们就不进入中国市场了。 不过,船大难掉头。要让外国跨国企业放下多年养成的“人上人”的高姿态平等看待中国,却需要一个过程。 跨国企业最风光的时候,是在1849年。 这一年的3月29日,印度旁遮普省成功并入英属印度领地。
旁遮普印度上层人士与殖民者 这代表着3000年来各种宗教、种姓、邦国混战的印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统一。 印度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一家公司,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这家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英国女皇为了掠夺全球资源,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特权。 5年后,此前因涉嫌叛乱被软禁的爱德华爵士,带领舰队开往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以及明朝海岸。此后的剧情,就如《加勒比海盗》中上演的那样,东印度公司官方和非官方授权的各种海盗船、私掠船开始争抢全球资源。
爱德华爵士和其他英国海盗到达棉花原产地印度之后,将这种轻柔舒适又便于漂洗的棉纺织品带回欧洲,很快就受到欧洲上流社会的欢迎。 自此,整个欧洲的衣着习惯从麻、毛服饰,转向棉纺织品。 棉花的经济价值,被空前放大,并获得“白色黄金”的称号。 为了拿下印度棉花控制权,获得更大利益。1609年,英皇对东印度公司释放更大权限,颁发了不设期限的许可证。 东印度公司也越来越具备“国家气质”,具备铸造钱币、建设军事要塞和军队、和谈与宣战的权利,并且具备民事和刑事的审判权。 也就是说,只要拿下印度,不论印度有多少层种姓、多少种宗教,东印度公司都是站在最高层的“主人”。 截止到1647年,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设立23个基地,超过了地球前霸主葡萄牙在印度的地盘。
为了将棉花牢牢拿捏在手中,英国东印度公司私人军队规模越来越大。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以75人伤亡击溃印度孟加拉王公7万大军,正式开启了东印度公司暴力殖民印度的时代。 很快,印度的命运迎来新的转折——1764年英国出现珍妮纺纱机。 由于纺纱机的出现,导致纺织效率大幅提升,对棉花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 为了拿下更多印度棉花,鼎盛时期军队规模超过20万人的东印度公司,在此后数十年内,快速完成了印度3000年来的首次统一。 为了让印度多产棉花,东印度公司不断压缩印度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园农奴数量。
由于粮食紧缺,东印度公司全面统一印度之后,每一次粮食歉收,印度就会有数十万、上百万人饿死。仅仅1860年,印度就有200万人死于饥荒。 几乎印度同时,1607年,英国在美国弗吉尼亚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此后150多年,殖民基地扩张到13个,大量欧洲人和黑奴涌入。 直到1754年,英国、普鲁士,与法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争夺北美、印度等地区控制权,展开了长达7年的战争。 尽管最终以英国胜利而告终,连年战争导致战胜国资本亏损,为了弥补损失,英国加大对美国的剥削: 禁止美国与其他欧洲国家贸易,禁止英国向美国出口高端设备,并遏制北美军事发展。美国只能为英国提供棉花等原材料,以及手工产品。 西方媒体抹黑新疆棉花问题时,西方民众会轻信,原因就是他们有着这样的殖民和被殖民历史。
由于不堪英国剥削,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引爆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世界的霸主地位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 而美国的财富积累,同样离不开棉花产业,离不开跨国公司。 美国独立后不久,准确时间是1793年,马塞诸塞州青年伊莱·惠特尼设计制造了压棉机。这一机器的诞生,“一个农奴操作机器,比50个农奴去棉籽效率还高。” 同年,熟悉纺织工艺的英国人“叛国者”塞缪尔·斯莱特来到美国,为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纺织机,成为“美国工业奠基者”。 由于机械加工效率提升,美国棉花产量大幅提升。1791年到1800年,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和棉纺织品增长了93倍。 很快,美国迎来第一家跨国公司——成立于1851年的I.M.胜家公司。
尽管这家公司只生产了一款产品——胜家缝纫机,但这款能够压脚和沿曲线缝纫的缝纫机,不论实用性还是成本优势,都远超当时的其他产品。 胜家成立这年,依靠美国南方蓄奴州种植园的农奴,以及棉纺织加工设备,美国已经占到全球棉花的75%。 而缝纫机作为纺织品的“雕刻机”,市场地位“和亨利·福特的T型车之于汽车行业一样”。 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胜家公司将超过1亿台缝纫机出口到世界各地,说明书至少翻译成54种语言。 美国第一家跨国公司向外出口缝纫机,正是美国“低端产业外移”的开端,也是美国模仿英国进行“产业殖民”的开端。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10年前,我国的纺织工业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55%以上,棉纺织工业的设备规模占全球57%左右。
很长年份中,美国国内生产的棉花,有一半左右出口到中国。然后,经中国加工之后卖往全球。 并且,美国、德国等国家还长期在高端纺织设备方面“卡中国脖子”。他们只想让中国挣当年“黑奴们”挣的钱。 所以,过往的历史中,不论是美国财团还是美国民众,他们对待中国和中国消费者,就像当初英国对待他们一样。在他们心目中,人权始终是分等级的。 但是,如今中国成为最大棉花生产国,掌握了全球棉花的定价权,也成了棉纺织设备最大出口国、最大棉纺织品出口国。就像美国颠覆了英国的棉纺织产业一样,中国也正在颠覆美国的地位。
不论他们怎么抹黑新疆,大势已经不能改变。 当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巨头,不只是棉纺织行业。但,中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所有的不公和区别对待,都会被反击。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并且,这句话几乎适用于任何领域。 回想,就在英国忙着统一印度之时,英国曾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经历了1839年虎门销烟,清政府知道鸦片是销不完、也禁不住的,于是就改为“以征代禁”,对鸦片产业进行收税。 结果,中国本土的鸦片在质量和价格上,硬是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生产的鸦片挤出了市场。 英国不在印度种鸦片后,中国质优价廉的鸦片还返销印度。由于鸦片返销,1900年清政府财政收入达到1840年的3倍。 英国还照会当时驻华大使,对此事进行抗议。 事实证明,不论是军事战争,还是鸦片、棉纺织品的经济掠夺,任何不平等对待中国的行为,都会得到同等的反击。
1978年以前,中国GDP在全球各国排行,还进不去top10,如今我们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在2024年名义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世界各国跨国企业该换个态度对待中国了。 03 一直以来,跨国企业就存在着对中国消费者的轻视,以及对华人高管的不信任。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是谷歌中国区的创始团队成员。然而,他连在谷歌中国版搜索结果中,汉字字体颜色和大小都不能拍板,需要肉身飞去美国总部,当面向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申请。
这些跨国公司们紧紧攥着手中的权力不肯放松,宁愿给竞争对手留出可乘之机,也不愿意去为了融入中国市场,做出改变。 他们当中有一些特别头铁的,因为自己的傲慢和偏见,付出了惨痛的教训。 2003年6月,1.8亿收购易趣后,eBay支配了整个中国的c2c市场。但eBay管理中国模式,却是完全自嗨式的,一心只想将美国模式全套照搬到中国,然后在“18个月一统中国电商市场”。
在eBay的眼中,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个需要花费心思去研究的金矿,而只是eBay进军“全球化”道路上,一个据点而已。 eBay中国的任何操作,比如给网站贴小标签,都需要通过美国总部的工程师来完成。中国区的研发人员,实际上成了测试人员。
而中国的消费者也不是eBay需要取悦的上帝,更像是eBay跟股东和竞争对手炫耀的资本,是后台硬盘里不断增加的一组组数据。如果中国用户和海外用户出现名字冲突,海外用户享有优先保留权。也就是说,在eBay,海外消费者自带VIP属性。 马云曾经对记者说:“不是淘宝做得足够好,而是ebay给了我们很多机会”。
随着更懂中国人的淘宝交易额不断攀升,eBay坐不住了。然而,他们反击的方式,并非调整此前对华的轻蔑态度和策略,而是拿出当年全球营销预算的1/3,也就是1亿美元,打广告! 和eBay同期成立,市值已经突破1.5万亿美元的亚马逊,带着远比eBay更光辉的背景,更高傲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亚马逊总部的意志和价值观,也在中国得到了更彻底的贯彻。
而亚马逊总部对中国团队的控制欲,甚至超过了eBay。曾有亚马逊内部员工透露,就连中国区办公室来了未登记的访客,都需要跟总部报备,否则就会接到质询。 在亚马逊中国做了3年产品经理的张军,职级为6级。他的角色也自然的沦为了报bug的测试员:发现网页上的问题,或者搜集用户反馈,然后提交,等总部反馈。 至于网站怎么设计,完全由总部操作。收购卓越网后,亚马逊立即对网站进行改版,网站界面完全遵循统一风格,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和使用习惯做出一点让步。
亚马逊不仅“不惯着”中国的消费者,也“没惯着”中国的商家。 从美国搬来的仓储管理经验方便了平台,却为难了商家。而一旦产生争议,只是个传声筒的亚马逊中国,加剧了商家和亚马逊之间的拉锯战的状况,真·世界一级消磨耐心表演艺术家。 亚马逊退出中国前夕,在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跌到0.6%。
最终,那些坚持站在中国市场对立面的跨国企业们,纷纷黯然离场,甚至一蹶不振。 而那些及时醒悟的企业,则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市值是亚马逊1.4倍的苹果公司在2009年之前,对中国的态度还是可有可无。而2009年之后,苹果在中国疯狂开店。为了拉进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CEOTimCook甚至开了微博。
苹果公司正在向中国用户传递出一个信息:我们珍视中国消费者,我们认真聆听你们的声音,并会及时给出反馈。 别的公司是让中国区的老大往美国总部跑,苹果是让高管从美国往中国跑。2018年,因为苹果高管频繁从旧金山飞往上海,为航空公司贡献了2.5亿元人民币的机票钱,占到苹果公司全年机票差旅费的1/4。 旧金山每天有两班飞往上海的航班,总共提供84个商务舱位,其中50个被苹果长期包下。
2018年的新品发布会上,苹果专为中国用户推出了支持双卡双待的“特供版”。
2020年第一财季,iPhone在中国以27.6%的整体市场份额跃升至榜首,中国也一举超越美国成为苹果的最大市场。 幡然醒悟就能有这么大的收益,那一开始就拎得清的,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要说本土化做的最好的跨国公司,肯德基必须拥有姓名。
1986年,美籍华人王大东刚被肯德基任命为远东地区总裁,他就把远东总部从只会讲粤语的香港,迁到更会讲普通话的新加坡。肯德基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后,管理层并没有从美国抽调,从而和内地员工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就采用了中国人表达喜庆的红色,甚至所有商品都针对中国人口味进行了“微调”。
后来,微调已经不过瘾了,肯德基直接在中国食物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陆续推出了油条、豆浆、老北京鸡肉卷、四川串串、小龙虾汉堡… 甚至连口号都要紧贴中国:2004年的口号是“立足中国,融入生活”;2008年的口号是“打造新快餐,为中国而改变”。甚至还推出了附赠国漫IP形象玩具的国漫套餐,发布了纪录片《国漫守护人》。
这么热爱中国的外企,中国人也确实对得起它。百胜中国2018年营收约560亿人民币,肯德基贡献了70%;2019百胜中国营收超6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而肯德基同比增长11%。 同样是1987年进入中国的施耐德,硬是从一个不足100人的合资小厂,发展到今天已有1个位于北京的中国区总部、9个分公司、37个办事处、3个研发中心和23个遍布中国各地的大工厂。
2018年,施耐德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36.66亿欧元;2019年同比增长约6.5%,为39.06亿欧元,占整个亚太区域的50%左右、全球营收约14%左右,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尹正道出了中国市场的成功秘诀:“我们始终把自己作为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来运营,与中国社会、经济和产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是的,中国市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非常难搞,即使是市值排名世界前五的公司,在这里依旧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而那些真正能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公司,他们都抓住了一个根本,那就是:对中国市场的敬畏之心! 尾声 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第一大国。 5年后,中国消费者更是花了7700亿元,买下了全球1/3的奢侈品。 近10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即使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速下滑,中国成为几乎唯一增长的国家。
全球的企业,都已经见证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我们本应成为全球最值得关注和尊敬的消费者。 不过,因为全球奢侈品大多起源于欧洲王室,供贵族专用,代表着精致、高贵与骄傲。所以,有人认为,中国消费者狂买奢侈品,是因为文化不自信。
类比下来,同样认为,中国人买苹果、特斯拉、耐克、阿迪达斯,也是因为文化不自信,产业不自信。 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不论过去还是未来,依然会有中国人对中国不够自信。 毕竟,我们工业化历程晚于英国,也晚于美国。我们产业发展的手段,也不如英国、美国那样霸道,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被动、温吞、反复。 但,中国有句古话“知耻而后勇”。 而且,中国并不是一个不惧“耻”的民族,甚至还会主动引入挑战。 比如这次处在风口浪尖的特斯拉。 2018年,特斯拉独资公司落地上海之时,就因为“超国民待遇”而备受争议。
一家美国公司,中央和上海政府对其立项、审批以及产品准入等方面都展示了惊人的效率,上海政府还给出6亿补贴。 可能很多人没有看到,上海政府背后还“抽了一鞭子”,与特斯拉签了对赌协议:2023年底起,每年要22.3亿元,并且未来5年必须在上海投入140.8亿元的资本支出。 可能更多人忽略了,从2009年起,国家就在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和扶持政策,在引入特斯拉这条“鲶鱼”时,国内的新能源大军已经养兵十年。 如果不是特斯拉搅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国产电车,会有现在的成绩吗? 如果不是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国产电车的拼命追赶,特斯拉可以从容收割市场,还会露出如此之多的“马脚”? 如果特斯拉不露马脚,国产电车由怎么会有见缝插针式地追赶? 这套拳,在智能机领域同样奏效。如果不是苹果、三星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夺回国内市场,并且拿下全球近半数市场份额?
话说回来,每一个双标的外国跨国巨头,都是在有意无意暴露自己的破绽,都是在给环伺于侧的中国企业取代自己的机会。 事实证明,来不及修补破绽的企业,注定会消失。 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投国产企业一票。这一票,或许就是决定战场胜负的最后一颗子弹。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储配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