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储配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储配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储配网公众号

储配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日本如果允许美军部署陆基中远程导弹,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2021-05-11 发布于 储配网
pH计 http://www.dapuyq.com

  

  文/行走斯图卡

  奥运圣火在日本的传递活动,可能要变成新冠病毒的“传递活动”,据媒体报道,鹿儿岛县的活动中出现了集体感染事件,至少6名工作人员确诊感染,再给东京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新冠病毒仍在日本迅速传播,多地疫情告急,就如同哥斯拉已经登陆,但日本政府依旧文山会海,不紧不慢——相比于灯下黑的新冠病毒,菅义伟内阁似乎更加担心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

  据观察者网5月2日援引日本外务省和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消息称,美日两国日前举行了“延伸威慑对话”视频会议,讨论了美国动用包括核威慑在内的军事能力,对日本防务的“坚定承诺”,并且提到了共同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日本的军事能力、中国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甚至应对台海“突发事件”等问题。这些事项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最终指向一件事:美军准备在日本部署陆基中远程导弹。

  自从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后,研制和生产陆基中远程导弹,从技术角度来说问题不大,此前美军就将相关技术隐藏在反导系统的靶弹技术中,只要钱管够,剩下的只有时间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部署在哪里:中远程导弹射程有限,部署在本土毫无意义,只能针对目标国部署。

  美国发展陆基中导针对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尽管美国一直拿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说事,但是谁都知道,全球中导能力最强的是中国火箭军。以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体系为主力,构筑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一直是美军的心腹大患;如果针对中国部署,日本就是首选部署地。

  当然,日本也有顾虑。由于陆基中远程导弹普遍具备核常兼备的能力,一旦美军将这类导弹部署在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一定会将相应的核弹头预先对准日本,并且针对美日的部署进行相应的调整,届时日本面临的安全形势将更为恶劣。

  所以5月1日的“延伸威慑对话”视频会议,美国人就“送温暖”来了:重申提供“核保护伞”的立场,共同建立导弹防御体系,发展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甚至让日本拥有攻击他国领土和军事基地的能力,这些都是给日本“壮胆”,怂恿它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冷战军事堡垒”,就像当年古巴导弹危机时那样。

  美国正在不遗余力地复制当年的冷战模式,只不过冷战的对象从苏联换成了中国。那些在冷战背景下成长的政棍们,对冷战思维有一种宗教迷信般的狂热——他们不知道赢得冷战的原因,只能机械地朗诵经文,希望“经书”里面的神迹重现。美国若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我们不能听之任之,那是不能接受的!中国人民必须做好一切准备。

  日本国内也危机重重: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奥运会前途未卜严重影响国民士气和信心;自民党选举连番受挫,菅义伟首相地位岌岌可危,短命首相轮番走秀的场面可能会再度出现,这个时候能救菅义伟的,自然只剩下“亲爹”美国,于是这对活宝狼狈为奸,构成了危害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邪恶轴心。

  说真的,连澳大利亚都直接拒绝的陆基中远程导弹,日本却自愿投怀送抱;另一方面继续怂恿美国与中国搞对抗,巴不得这两个大国掐得昏天黑地,自己有机会挣脱狗链子,不得不承认这“前脑媚骨、后脑反骨”,还真就是一种天赋。

  但是决定未来西太平洋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事件,不是美日联盟的进一步增强,而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就算日本接纳部署了美军陆基中远程导弹系统,也不可能改变实力的天平不断向中国倾斜的事实;对于日本,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来形容最合适:“舔狗不得好死”。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储配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储配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储配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储配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