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储配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储配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储配网公众号

储配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我找到了证明古人“穿越”的N个证据!

2021-06-10 发布于 储配网
优嘎软件网

本 文 约 5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不久前,有人在一幅古画里发现:古代竟然有熨斗 ?

《捣练图》

“重烧熨斗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在这幅张萱的《捣练图》中,一位女子正手拿熨斗烫平衣服,尽管造型和如今的不同,不过这如此娴熟的技巧和熟悉的方式,当真叫人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古人如此时髦。

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扒一扒,这些年里古画里被我们忽视的小物品。

- 01 -

服装轮回人字拖

都说时尚是个圈,今天再次深刻的领悟到这句话的力量。

在每一个夏天,每个人的鞋柜里都会备上一双人字拖,可谓是“懒汉必备”。

不过人字拖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在很久前,古人就穿上了这份时尚单品。

古代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

古人们如何更加舒适的度过一个夏天?

从衣着上下手便是一个好办法。

不少唐宋古画里,人字拖受到了不少古人的青睐。

在这幅《五百罗汉图》里,这双人字拖可谓十分亮眼,红色的鞋身配上蓝色的鞋底,古人在色彩搭配上一直都有着惊人的奥义。

- 02 -

高级运动“高尔夫”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段时间成为我们对古代闺阁女子的固有印象,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她们也有着丰富的运动生活。

你想过穿着汉服打高尔夫球吗?

在我们的印象里,高尔夫是在1986年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已有不少古画里出现了关于类似现代高尔夫球的运动。

《明宣宗行乐图》

同样,在这幅《仕女图》中,从几位小姐姐手里拿的球杆来看,形状与结构都与我们印象中的高尔夫球场杆十分相似,不过它有一个单独的名字:捶丸。

《捶丸仕女图》

“旷地划线为基,掘一浅穴为窝;

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

捶丸是一种以球杖击球入穴的运动项目,由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演变而来。

《马球图》

由此可见,古代小姐姐的日常可不只是琴棋书画。

- 03 -

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中国古神话中,女娲和伏羲为了不使人类灭绝,便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唐朝壁画》

这幅画出自于唐朝,而其中女娲与伏羲均为人身蛇尾,且尾部均缠绕在一起。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女娲与伏羲手里拿着的物件,一件为“规”,一件为“矩”。

据考证,这两件工具成为人们日常工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发展到如今也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没错,它们便是圆规与角尺。

- 04 -

古画里竟然惊现UFO

现代科幻题材的电影里,外星人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有很多不知名的资料记载了关于外星飞船的材料。

不过你知道吗?UFO也曾出现在各种古画里。

这幅清朝末年的画作《赤焰腾空》,意为“红色的火球在空中飘浮”。

《赤焰腾空》

在画家吴有如的记录中,众多百姓聚集在南京朱雀桥上观看天空中一团火。

其实,不仅是这一幅古画中记录了UFO的存在,在不少西方的名画中,也曾出现神似这天外来客的身影。

《夏天的胜利》

《与圣埃米迪斯一起的天使报喜》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用画画记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05 -

已经消失的“国际象棋”

“琴棋书画”被称为古代思艺,在我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棋在现在看来主要是指围棋。

不过古人的弈棋可不单一。在这幅《内人双陆图》里,仿佛瞧见了国际象棋的身影?

《内人双陆图局部》

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国际象棋不同,两位唐朝的小姐姐为我们带来的是双陆棋的比赛现场。

不同于围棋,双陆棋可谓舶来品。

在隋唐时期,双陆棋从波斯传入中国,随着玩法的新颖,也渐渐从达官贵人的手里流入民间。到宋朝,双陆棋也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娱乐方式。

最后一次关于双陆棋的描写出现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而至今,双陆棋的棋艺在中国已经失传。

不过它与西方现有的国际象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06 -

古人也用发网?

既然谈到时尚,又怎么能离得开发型呢?

不过你知道吗,发网除了固定的作用,还具有装饰性。

在唐朝,有一种叫“透额罗”的饰品曾经风靡长安。据说还是唐明皇发明的。

《敦煌壁画》里便有带着透额罗的小姐姐。

《敦煌壁画》

“嘿,你这透额罗是新款吧?哪里买的?”

不论是官家小姐还是平民百姓,这额上的轻罗是经常出现的。

- 07 -

童年玩具小陀螺

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这样一种小陀螺,不用拿绳抽,只有旋转手指,将它从指尖落下便可旋转。

我们在《卖货郎》这里找到了共鸣。

《卖货郎》

《卖货郎局部图》

不在乎时间过去多久,古人与我们的童年似乎都一样。

待陀螺旋转的那一刻,仿佛又听到了它与地面的摩擦声,和伙伴们的欢笑声。

- 08 -

时尚先锋单肩包

看了那么多古装剧,都快觉得古人的袖子是机器猫的口袋,能装下无数东西。

古人的袖子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需要单独的包包来分担压力。

这款单肩包不仅容量大,款式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满满的时尚感。

《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里,一女子看着树上的包包似乎在说“谁把包包挂在这了?”

估计这样的单肩包在当时也是一种潮流吧。

- 09 -

穿越而来的眼镜

作为现代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似乎只在书上或者电视剧上看到过。

古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红袖添香”是少部分,“挑灯夜读”才是寒窗苦读的大部分场景。

就有人问了,那他们不会近视吗?当然会,大文豪欧阳修已经近视到看书艰难,只能让人读给他听的地步了。

不过别担心,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因为明朝时期,眼镜出现了。

《南都繁会图》

放大这幅《南都繁会图》,可以发现有不少老人带着眼镜,可见眼镜在当时已不是什么神秘物件了,甚至还有更加潮流的墨镜。

《南都繁会图局部》

“你也近视了?真巧,我也是。”

《南都繁会图局部》

- 10 -

科技顶流海钓竿

古人的智慧可从来不仅限于服饰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他们也当仁不让。

宋代著名画家马元十分擅长用留白的手法来作画,而在他的这幅《寒江独钓图》中,存在着一个特别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垂钓者手中的鱼竿竟然拥有卷轮!

现在普遍记载中,海钓的鱼竿是国外近现代发明而后传入中国,但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了新的结论呢?

然而这幅古画现在依旧流浪在国外,不得收回。

你有留意过哪些文物上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吗?

END

作者 | 雪地菠萝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于嘉夫

经公众号 “印客美学” (微信ID:ink20160101)授权转载。

“果粒历史”限时特惠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享89元/年会员续费

168元/年新会员优购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储配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储配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储配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储配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