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储配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储配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储配网公众号

储配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他是内地最牛逼的男演员,却有99%的人叫不出名字

2021-07-04 发布于 储配网
传奇开区信息公布网 http://www.qiyihuagong.com

  中国最牛逼的男演员是谁?

  陈道明,周润发,梁朝伟……

  鱼叔要说一个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

  但他在我心中,是无法复刻的存在。

  有多牛逼?

  他参与的电视剧,豆瓣9分以上的多达6部,其中3部是主演。

  

  翻遍豆瓣,想再找出一个像他这样,有这么多神剧在身的内地男演员,几乎不可能了。

  而最神奇的地方是,他所饰演的角色,跨度之大,前所未有。

  既能演孙中山、邓小平、蔡元培这样的历史伟人;

  也能演农民工、聋哑人、等等社会边缘群体。

  而且每一个都传神到就像角色本人,不能不服。

  大导演张黎、管虎都称他是「戏疯子」。

  网上还有人拿他的演技对标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

  

  然而,这样一位牛逼的男演员。

  却很少有人能叫出他的名字。

  最近,他又在《革命者》里第九次出演孙中山。

  是时候记住这位戏疯子了——

  马少骅

  

  

  马少骅最传奇的经历,在于他演过多位伟人。

  当中最经典的,当然是演了九次的孙中山。

  缘起要追溯到1983年。

  那年,马少骅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

  他被第四代导演丁荫楠相中,出演电影《孙中山》。

  

  马少骅很激动,为此准备了大半年。

  他看过孙中山年轻时的照片,积极减肥,以求在身形上接近。

  结果因为减得太瘦,临开拍又被导演刷掉,真是造化弄人。

  

  直到1989年,马少骅搭档李雪健,在电视剧《李大钊》中首次饰演孙中山。

  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马少骅又连续五次饰演了孙中山——

  《风雨十二年》《平民大总统》《走向共和》《建党伟业》《辛亥革命》。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3年的《走向共和》。

  它也是马少骅演艺事业的第一座高峰。

  

  《走向共和》

  对于《走向共和》里的孙中山,马少骅有自己的理解:

  「孙中山是伟人,也是常人。人前,他充满激情;人后,他也孤苦凄凉。」

  马少骅所要做的,就是展现孙中山更接近常人的那一面。

  这样的人物理解,也是后来所有主旋律影视剧的标杆。

  唯有让伟人回归生活,从小处着眼,才能避免空洞。

  

  诚然,马少骅饰演孙中山有长相优势。

  但更重要的还是走心,就像他自己说的:

  「我曾一味追求外在的形似,就是被角色绑架了。他是忧伤的,忧伤而不垮,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这两者是统一的。」

  通常来说,一位演员反复饰演同一位伟人,会被称作「特型演员」。

  然而马少骅却从不局限于此。

  他的厉害之处是还能演好其他人。

  比如,《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

  通过一个动作,马少骅「吃透」了蔡元培这个角色:鞠躬。

  

  马少骅说,剧中蔡元培的鞠躬,不是面向他人,而是面向自己的。

  就算是见到年轻的学生,他也会鞠躬。

  为的在时刻提醒自己,众人平等。

  也让蔡元培处处都透露着儒雅谦虚的文人气质。

  悟到了这一点,马少骅的表演更加游刃有余。

  

  剧中有一场蔡元培与陈独秀雪中初遇的重头戏,马少骅在现场加入了不少临场表演。

  他来到陈独秀的住所,发现人并不在家。

  所以只身一人在门口守候。

  彼时外面飘着大雪,可想而知是极度寒冷。

  马少骅将双手对着嘴哈气,再来回搓了搓。

  把眼镜摘下来,擦了擦,看着远处的雪,所有所思。

  许是在想:这大冷天的,不会又要白跑一趟了吧。

  

  没过一会儿,竟然蜷成一团睡着了。

  这些细节是剧本里没有的。

  马少骅想要表现这么一位大家,其实也是普通人。

  他求贤若渴,满怀诚意。

  经由这些铺垫,才衬托出了见面时的那种喜悦。

  

  

  此外,马少骅还演出了蔡元培俏皮和可爱的一面。

  「北大干果社」围炉唠嗑,陈独秀把瓜子皮随手丢在了蔡元培的那一堆。

  蔡元培下意识将瓜子皮拨了回去。

  

  

  陈独秀不依不饶,蔡元培实在没辙,干脆全拨了过来。

  这段同样是即兴发挥。

  既有生活气息,也展现了一众学者可爱的一面。

  

  

  除了孙中山和蔡元培,马少骅还演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邓小平。

  要演好邓小平,最重要的是练好发音。

  在影像资料中,邓小平讲话有浓重的四川口音。

  马少骅找来大量的录音反复收听,直到完全掌握其中的腔调。

  他说:「不吃这样的苦,绝对拍不好这样戏。」

  

  拍摄过程,邓小平的后人曾到现场探班。

  马少骅为了检验自己的表演,没有从戏中出来。

  依旧用「邓小平式」的语气和动作,和他们打招呼。

  对方看到,一下就哭了。

  握着马少骅的手说,「我要跟老爷子握握手。」

  在那一刻,马少骅知道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

  

  孙中山、蔡元培、邓小平、陈毅、黄兴……

  演了这么多伟人,马少骅每次都要准备大量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

  马少骅也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启发。

  他总结出,要演好伟人,演技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自己的修养。

  

  而且马少骅热衷于演绎这些伟人。

  他真诚地希望用自己塑造的形象,引领年轻观众,走向一个更高的精神层面。

  

  

  如果一名演员,有幸饰演了那么多伟人,早就够吹一辈子了。

  然而对于马少骅,这些仅仅只是一半。

  他演艺事业的另一半高光时刻,留给了那些游荡在底层的小人物。

  从伟人到民工,跨度很大。

  但马少骅照样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

  

  比如,《生存之民工》。

  他饰演了色厉内荏,圆滑自私的民工谢老大。

  马少骅在剧中贡献了两段被奉为教科书式的表演。

  有评论说:「马少骅,神了。」

  

  第一段,谢老大从张彪那里讨薪失败后,回到棚屋借酒消愁。

  这段醉酒表演,全剧最佳。

  他站立时用手顺势搂着柱子,身体摇摇晃晃,细节到位。

  没有任何表演痕迹,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手势,就像是真正的民工。

  正如弹幕说的:「好像在看纪录片。」

  

  他讲述着讨不到工钱,但还要点头哈腰,求人当孙子的心酸。

  同时也饱含了对所有工友的愧疚。

  说着说着褪去了上衣,累了,也哭了。

  

  另一段,老板承诺马上发工钱,民工兄弟们聚餐庆祝。

  谢老大是工长,在讨薪中他两头受罪,压力最大。

  趁大伙高兴,他接着酒劲,表达了对民工兄弟的歉意。

  结果被陶泽如饰演的陆长友打了一巴掌。

  

  谢老大乐了,也还给了他一巴掌。

  然后两人互抽耳光发泄,都是结结实实打在脸上。

  一边打一边笑,马少骅和陶泽如演技的巅峰对决。

  

  所有的心酸,委屈,煎熬都藏在了这几个巴掌里

  豆瓣最高赞的评论,就是形容这场戏:

  

  在电视剧《搭错车》中,马少骅饰演了一个哑父。

  这部剧最大的挑战,就是手语。

  在开拍之前,马少骅特地去在聋哑学校,和那里的人一起生活,并且学习了手语。

  一句话:「就是练,没别的。」

  《搭错车》播出后,因为出神入化的演技,马少骅一度被观众误当成聋哑人。

  

  从伟人到民工,甚至还有医生,画家,赛车教练等多种身份,马少骅全都hold住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马少骅有一个诀窍:演一个,「忘」一个。

  不是真的忘记,而是他从不被既定的习惯束缚,也不依靠经验演戏。

  

  每次面对一个新的角色,都要从零开始研究。

  就算是演了很多次的孙中山,也是如此。

  他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我对角色是有恋爱情结的。」

  但不会与角色「结婚」。

  

  没拍戏的时候,会把演过的角色在脑海里不断回味。

  一旦有新戏开拍,瞬间全部忘掉。

  他说:「演戏演到今天,依然是如履薄冰,没有吃现炒饭的感觉。」

  

  做演员的至高境界,大概就是马少骅这样:

  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

  演一个,「忘」一个;演什么,像什么。

  所以,你永远可以相信马少骅。

  

  虽然如今看来,马少骅的演艺经历足够传奇。

  但。

  这背后的辛酸曲折,却只有他最清楚。

  就算是自己回头看,马少骅依旧感觉不轻松:

  「我的命运总是这样,不幸福。别人是戏保人,我总是人保戏,挺累的。」

  

  年轻时的马少骅

  马少骅的故事,和他饰演这些角色一样。

  也是跌宕起伏,苦尽甘来。

  他出生在梨园世家。

  自小耳濡目染,早早展露表演天赋。

  1978年,马少骅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马少骅(中)

  至此,一路走来都很顺利。

  马少骅对未来满是憧憬,原以为毕业后能大展宏图。

  可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

  偏偏只有1978年那一届的学生,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

  而且明确指出,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所以马少骅只能返回贵州,进入省话剧团。

  

  这让马少骅非常沮丧,兜兜转转一圈,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最难熬的时候,他想过转行,去车辆厂去当工人。

  但又舍不得热爱的表演事业。

  好在他挺过来了,没有继续荒废那段无戏可演的时光。

  在校期间,他有14本记录表演课的笔记本,时常拿出来重温。

  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熬出头。

  

  直到1996年,41岁的马少骅终于等来了机会。

  他被电视剧《英雄无悔》邀请,出演一个小配角。

  马少骅第一次翻完剧本,甚至没看到自己的戏份。

  但他依然珍惜这次机会,在剧组待了七个月,彻底把人物琢磨透了。

  

  尽管戏份不多,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从此在圈内变得小有名气。

  2003年,为了能获得更好的表演机会,马少骅来到北京。

  最初那几年,几乎是穷困潦倒,连烟都抽不起了。

  让他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念头:对表演的热爱。

  

  正因为吃过苦,深知机会难得,所以马少骅格外珍惜拍戏的机会。

  有时候为了演好,几乎是豁出命去。

  拍摄《生存之民工》时,马少骅加了一段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戏。

  连拍了三条,导演管虎掀开他的衣服,发现背后全是血。

  

  拍摄《疯狂的赛车》时,马少骅同样加了一个从楼梯上摔下去的动作。

  没有保护措施,只在垫了几床被子。

  马少骅摔了四次,把脚指头摔骨裂了,至今留下后遗症。

  

  在外人眼中,马少骅是个不折不扣的「戏疯子」。

  不疯魔,不成活。

  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表演的原则——真实感。

  「有人说我傻,但我追求的是真实,不真实就没有感染力。」

  马少骅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在用生命成就角色。

  「我宁可少活十年,也要演出一个让我满意的角色。」

  「只要你给我一个好戏演,我就拼着命给你演好。」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如此纯粹的演员,放眼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一直以来,马少骅只专注于表演事业。

  从未想过去迎合或讨好如今的娱乐圈。

  他也从来不怕得罪任何人,对圈内乱象直言不讳。

  他抨击过明星的天价片酬:

  「我不贵,因为我得为这部剧着想。钱都给演员了,那这部剧可怎么办。」

  

  也抨击过明星耍大牌的现象:

  「让剧组围着一个人转,这样的演员永远演不好戏。他们以为这样才有范儿,我只觉得很可笑。」

  他指出过年轻演员过于浮躁的问题:

  「浮躁会导致不深刻。我们的戏,不能靠几个小丑来赢取观众,一定要靠真情。」

  

  甚至直接点破了圈内互相吹捧的不良风气:

  「我觉得我们这一行,坦诚的学术交流太少了,不利于这个行业往前走。把问题摆上台面交流,想办法共同解决,多的是吹捧。」

  是啊。

  如今的影视作品,关心演技和质量的少了,关心流量和热度的多了。

  越是如此,马少骅才越要较真。

  他说自己有时候表现得越真诚,反倒越像个「傻瓜」。

  既然这样,那鱼叔就希望这样的「傻瓜」,能再多一点。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储配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储配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储配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储配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