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储配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储配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储配网公众号

储配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国家发改委:2025年长三角轨道交通总里程2.2万公里以上

2021-07-08 发布于 储配网

  2日,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

  关于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有效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

  具体来看,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8000公里,骨干通道能力全面提升,对外构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为枢纽节点,以“三纵三横”干线通道为主骨架,面向北、西、西南3个方向的放射状铁路网络,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际交通圈。

  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

  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约3000公里,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一批城市建成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

  建成一批多种轨道交通一体衔接、高效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部分枢纽实现多种轨道交通方式贯通运营,新建枢纽基本实现同台或立体换乘,不同轨道交通系统最长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轨道交通站场与大型机场、公路客运站实现同站布局或快速直达,城市内重要枢纽间基本实现半小时通达。

  轨道交通市场化投融资改革迈上新台阶,不同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规范、政策等顺畅衔接,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取得重大突破,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运输服务品质明显提高。

  此外,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样板区,轨道交通全面引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网络布局。把握多层次运输需求,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和一体衔接,打造四网融合、覆盖充分、内畅外通的轨道交通网络。其中,干线铁路网依托国家铁路,主要服务中长途客货运输,兼顾城际功能;城际铁路网,主要服务区域节点城市之间及节点城市与邻近城市间的城际客流;市域(郊)铁路网,主要服务城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之间通勤客流;城市轨道交通网,主要服务城市中心城区通勤客流。

  《规划》表示,打造优衔接枢纽体系。强化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完善衔接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的枢纽功能及规划布局,推动轨道交通枢纽与机场、公路客站等其他交通方式枢纽规划建设、运营服务衔接协调,推进重要枢纽间半个小时互通直达,构建层次清晰、衔接高效的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功能协同、设施衔接、服务一体、深度融合。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和要求,《规划》谈到两个方面:

  综合评价。本规划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部署,紧密衔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提升资源一体化利用,规划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的区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总体协调。轨道交通作为绿色低碳交通方式,规划的实施全面契合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及节能降耗政策,对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对支撑区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优先、避让为主”的选线原则,严禁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建设区域内规划建设项目,优先避让禁止建设区域外其他环境敏感区域;确实无法避让的,应采取无害化穿越方式通过。同时应采取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敏感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监理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

  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优先利用存量用地,做到土地复垦与项目建设统一规划,坚持土地资源和交通廊道综合利用,高效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三是强化节能减排。采取综合节能与效能管理措施,发展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加强新型智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轨道交通整体能效水平和节能工作水平。

  四是做好污染控制。采用综合措施有效防治轨道交通沿线振动和噪声问题,严格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污染物。

  五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节能等准入。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高仿gucci包多少钱 https://www.huada001.com/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 储配网
    1970-01-01
储配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储配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储配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储配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