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年会活动策划公司 畸形马拉松:贫穷跑者拿命搏几千奖金,运营商躺赚百万
原创首发|金角财经 作者|胡野原 责任编辑|问之 5月22日,国内21名马拉松运动员,孤独地倒在了甘肃白银海拔两三千米的荒野中。 经过一场时间错乱的天气灾难,跑得最好的几个人,永远回不来了。 死亡名单里,有中国顶尖的马拉松长跑选手梁晶,也有残奥会冠军黄关军。 由于比赛中突遇极端天气,他们中的许多人,突发失温症,却得不到及时救援。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起悲剧? 5月23日,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这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但极端天气只是这起悲剧的外部原因。在许多幸存者的叙述中,这次马拉松赛事在组织上有着诸多疏漏,而这些疏漏之处,在很大程度上成了21人殒命的主要原因。 由此来看,天灾只是诱因,人祸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受此事件影响,目前全国多项越野赛和马拉松按下“暂停键”,一场行业整顿不可避免。 但整个事件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
夺命越野中的贫穷跑者 5月22日早上9点,年轻的残奥会冠军黄关军抵达白银景泰县,他和另外171名越野赛爱好者从黄河石林景区南山广场起跑,准备向着100公里外的终点跑去。 和他一起参加这次比赛的,还有超马圈“大神”梁晶。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迈开腿后踏上的却是自己的死亡之路。
事实上,这场比赛分为21公里和100公里两个级别,遇难者都是参加100公里越野跑的选手,因为比赛难度大,门槛比较高,参加的172名选手都是全国的马拉松精英。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来跑马拉松? 这是事故发生后,萦绕在很多人心头的疑问。 对一些人来说,跑马拉松可以体验奔跑中的飞驰人生,但更现实的原因则是:钱。 这场越野赛设置有奖金,100公里越野的第一名奖金有15000元,第二名有12000元,依次减少,第10名也有2000元奖金。
黄关军遇难后,关于他的人生故事也在流传。他是一名聋哑人,初二辍学后开始打零工。遇难之前,他在一家餐馆后厨打工,每个月的工资是2600块。为了省钱,他常常吃泡面。 但黄关军喜欢跑步,2008年,他拿了四川省残运会万米长跑的第一名,后来,他多次在各种马拉松比赛中拿到名次。2019年,他又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中,拿到男子全程马拉松听力障碍组冠军。 拿到名次就有奖金,一场比赛下来,如果成绩好,就能有几千块到上万块的奖金。 对一个文化水平不高又身患残疾的人来说,靠跑步赚钱,是一个门槛不高又能自食其力的收入来源。 可以说,黄关军是以奖金为生的。 实际上,这是当前全国众多马拉松跑者的缩影。
许多人之所以会愿意参加这次的越野跑比赛,还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原因:除了前10名以外,从11名到400名,只要在规定的关门时间内完成比赛的选手,都会获得1600元补助。这个费用一般能涵盖参赛的报名费和往返路费,大家也愿意参加。 同样在这次比赛中失去生命的,还有刚满25岁的重庆女孩文境,年初才领到结婚证的她,是重庆马拉松圈子里的后起之秀,虽然个子小小,不到一米六,但她的跑步成绩毫不逊色,半马可以达到1小时30分钟,在女子组已经算得上精英。 “年轻”“有活力”是她在很多跑友心里的第一印象,仅仅在2020年7月内,文境就参加了四次周日的本土比赛,四次拿到奖金。其中,三次都是在雨中越野。 丰厚的奖金吸引着人们前来参与,选手们为此担负着受伤乃至生命的危险,但是,在马拉松比赛中获益最大的,并不是他们。
办马拉松比赛的门槛,低到没下限! 2016年9月2日,吴世渊和张小燕注册成立了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整个公司就这两个股东。 在晟景体育成立前的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废除了此前一直存在的大众型马拉松赛事审批制度,全面开放赛事注册,并降低了赛事准入条件。 举办马拉松比赛的门槛,猛然降低了。 彼时,国内更是进行了一系列举措,比如中国田径协会推出包括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大众选手等级评定、共办赛事奖金标准等一系列新举措,助推赛事走向商业化。 这让办马拉松赛事,成了一件有利可图的大项目。紧接着,马拉松赛事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蓬勃发展。 2014年,只有51场;2015年,有134场,同比增长163%;2016年,已经一跃到了993场,同比增长641%。 到2019年,全国共举办了马拉松规模赛事1828场,平均每天有5场马拉松比赛。
其中,和此次黄河石林马拉松类似的越野跑有481场,平均一天超过一场。 在网络上搜索100公里越野跑,会发现一串长得看不到头的名字——北京100、广州100、深圳100、大连100、黄山100、阳朔100、大理100…… 狂奔的马拉松比赛背后,还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疯长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 早在2017年,全国就已经有多达200多家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2019年,我国新增超2.3万家体育赛事活动策划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达到顶峰。截至5月24日,我国今年新增体育赛事活动策划相关企业超2400家。 这其中就有晟景体育,乘着马拉松赛事勃发的东风,开启了自己的赚钱之路。 成立1年多后,他们中标了“2018首届黄河石林国际百公里越野赛”项目,成为首届黄河石林国际马拉松赛运营商。 2019年,这家公司又中标了7个马拉松赛事的运营项目。加起来,晟景体育一共中标了差不多10个项目。
然而,这样一个已经承办了近10场赛事的公司,时至今日,工商系统上显示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仍然是0。 如此诡异的景象,在当前的马拉松赛事圈子里,或许不在少数。 晟景体育这样一家实力平平的公司,却能多次拿下政府部门的“大单”,背后的秘诀在哪里? 答案或许很快就会知晓。 但在那之前,已经有许多晟景体育这样的公司,靠着马拉松赛事赚钱了。毕竟,办一场马拉松赛事,对他们来说不是多难的事情。
赛事运营商,连简单的事也做不好 一般举办马拉松的成本包含赛事场租、赛事搭建、推广费用和人工费用。 而收入主要来自赞助费、政府投入、广告收入和报名费,尤其是企业赞助费。 运营商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定赛事流程、提供后勤保障、保证赛事安全。 可即便是这些事,也有许多公司做不好。 黄河石林马拉松的事故中,殒命的选手都是因失温症夺去了生命。 为了防止失温,一般越野跑比赛,组委会将冲锋衣列入选手的强制装备目录里,其他的还有求生哨、GPS定位器、水、保温毯、头灯等等。 但晟景体育,却没有将冲锋衣列入强制设备,而是作为建议携带的装备,告知选手。 这在专业的马拉松赛事运营者看来,是很难想象的。 毕竟在海拔高达两三千米的山地越野赛中,失温并不稀奇。
事后有人分析,这已经不是晟景体育第一次举办同一赛事,在前两届中都没有发生过意外,或许从经验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次比赛也不会有问题。 但事实却是,比赛当天13点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到31公里处气温骤降,局地出现大风、冻雨等极端天气。 此时,在快速跑步时原本身体就处于体温较高的状态,此时猛然遭遇温度急降、大风冻雨,猝不及防之下,缺少冲锋衣等保暖设备保护的选手,只能接受死神的安排。 选手为了比赛,冒着生命危险。 而公司付出的成本,却并不高。 在天眼查上可以看到,晟景体育中标了9次赛事,总金额为1049万元。单次投资在97万多至150万元之间。 这些选手,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些不正规赛事机构用来敛财的工具。
一个多方合谋的生意 2020年7月24日,梁晶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标题上写着,“跑马3年,家人全疯了”。这3年里,他在跑马拉松上花掉了39万。 对于普通人来说,跑马拉松的费用并不低。 一般来说,一场山地越野赛的报名费,大概在500元到2000元。 在喀纳斯举办的超级越野赛,55公里组报名费为800元、100公里组报名费为1200元、155公里组报名费为6600元。 又比如此次黄河石林的越野赛,分为健康跑、21公里越野、100公里越野三个组别,报名费分别为30元/人、198元/人、1000元/人。
按照171人参加100公里越野来计算,单此一项收取的报名费就能赚17.1万元。 而一项赛事,更大头的收入还在于广告赞助。 晟景体育靠黄河石林马拉松拉到了多少赞助,目前还未可知,但是看看目前国内其他的马拉松赛事,也能窥知一二。 2016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北京现代汽车给赛事赞助了1500万,这还只是其中一家。那一年,北京马拉松的整体赞助费,超过4000万。 这还没包括选手报名费,甚至是政府补贴。 到了2017年,北京马拉松的赞助费更贵了,华夏幸福为了冠名赞助,花费了2000万元人民币。 如果再加上报名费、其他赞助,2017年的北京马拉松,收入超过6100万。 如果按照一个冠军15000元奖金来计算,黄关军拿4000次冠军也换不来这些钱。 但巨额的利润,最终与选手们无关。
要知道,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总参赛人次共有712.56万(2019年数据)。 他们辗转于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想要靠双腿换来一点奖金,但一个晟景就能带走21条人命。 在众多参赛者心里,马拉松还是洒满金光、展示自我的安全舞台吗? 更多时候,他们已经背离了初衷。 在地方眼里,马拉松是推广旅游,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在赞助企业看来,马拉松是扩大品牌知名度,对外宣传的名片;在赛事运营商眼里,马拉松是拉赞助、收报名费的营收手段; 至于马拉松姓马还是姓拉,它的危险,它对赛事组织方和参赛者有何具体要求,似乎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储配网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07
请发表评论